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校友会刊 >> 正文
杨松霖,青春闪耀在山村
2015-04-09 00:00   湖北日报

别致的仿唐院落,幽静雅致;宽阔的马路,绿树掩映……走进房县门古寺镇狮子岩村,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。提起村里的新变化,村民都交口称赞一位年轻人,他就是首届全省优秀大学生“村官”杨松霖。

村里的食用菌要上架了,这两天,杨松霖正忙着联系技术员,来指导菌农挑选菌种。种植食用菌已经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,而在去年这个时候,村民还因技术困扰,守着广袤的山林资源受穷。

作为省委组织部首批选聘生,两年来,杨松霖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又渴望改变的大舞台上,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,正在改变着当地的面貌和自己的人生。

初生牛犊不怕“虎”

2008年6月,即将从郧阳师专英语专业毕业的杨松霖面临着两个选择:去边远农村任“村官”,或是接受邀请去印度留学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他选择了去农村。“别人想去留学还去不了,他却偏要跑到穷山角落里去,真是个‘苕’”,很多人难以理解他的选择。

然而,杨松霖却清楚自己在干什么,出生在河南南阳农村的他,有着深厚的农村情节。更重要的是,他明白,当下的农村希望与渴望并存,需要人去干事,也能让人干成事。

当年8月2日,杨松霖前往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就任书记助理。为尽快融入角色,他把休息时间走访农户作为必修课。

给留守儿童补习功课、买学习用具,帮留守老人抢收玉米……杨松霖的勤劳、善良很快赢得了村民的好感。

但是,好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“万能钥匙”。2008年11月,杨松霖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,分管有“天下第一难”之称的计生工作。

那阵子,他连续好多天都没睡好觉。在熟悉了各类报表、政策法规后,他决定找个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。

三组张华礼夫妇已有两个女儿,但为了要个儿子还想生第三胎。为了找到张华礼,杨松霖天不亮就蹲在张的门口,可每次去,夫妻俩早躲出去了,九次上门,都吃了“闭门羹”。有一次,碰到张华礼正在插秧,杨松霖二话没说,挽起裤腿就跳下秧田,一天下来,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。随后两次,杨松霖到了张华礼家,开口不说计生事,只管帮着干活儿。终于,张华礼先开了口,这时,杨松霖开始从农村风俗到国家政策,“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”,促膝谈心到半夜,使他最终放弃了生第三胎的想法。

从书本来到现实,从学校迈向社会,他在村官道路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。

掘源活水搞产业

工作之余,杨松霖从未放松自己的学习。去年1月,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延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,抉择再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。

他忘不了同学朋友劝他去读研的句句直言;更忘不了母亲乞求她去读研时眼睛里打转的泪珠。

但他还是坚定地留了下来。书可以再读,但这里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了。

心系群众,帮群众解难题、办实事。这是他工作时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调查走访中,谢道兴等几位村民反映,他们耕种的玉米,用的种子还是十年前的老品种鄂玉10号,品质和产量都在减退。杨松霖听在耳里,急在心里。

去年4月7日,他与大学生村官汪洋自费来到华中农业大学,壮着胆子敲开了学校负责人的办公室。在说明了来意后,学校负责人二话没说,当即从备用的种子里给他们安排了5公斤水稻种子,并托熟人跟省种子公司联系,该公司破例免费赠送了16公斤胞衣的“鄂玉18”玉米种子及部分适合山区生长的其他玉米品种。

种子回村的那天,群众挤满了村委会,争抢着要试种。“这玉米棒大籽多,口感好,你也尝尝新吧!”四个月后,村民谢道兴送来收获的玉米棒子,杨松霖充满了喜悦,这是群众给他的最大肯定。

今年3月,杨松霖调任狮子岩村任党支部副书记。到任之初,他刚做完直肠手术。休息了半个月,他就克服身体的不适,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。

食用菌是村里的传统产业。几十年来,农民一直沿用椴木栽培法,产量低,质量差,效益低。

为改变这种落后局面,他争取到团省委“扬帆计划”的资助,率先发展袋料香菇1.5万袋,并将其作为村里的示范项目。之后,他又联系经销商,签订产销合作协议,技术问题、产品销路一并解决了,袋料食用菌如雨后春笋般在全村迅速发展起来。

如今,狮子岩村袋料食用菌生产一举突破15万袋,成为全镇的袋料食用菌大村。

上一条:大山深处育芬芳——记郧西县景阳乡茨沟小学90后教师刘玲玲
下一条:叶忠春:爱如沃土希望发芽